● 分享者:@做更好的自己,患者家属,患者 47 岁,男,2020 年 11 月确诊 Ph+急淋(P190型) 为何使用贝林妥欧单抗:移植前清残留、移植后复发治疗和巩固治疗 我老公是在 2020 年 11 月确诊为 Ph 阳性急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,确诊后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路。因为病情明确,且第一次采用常规 VP 方案化疗后效果明显(达到了完全缓解),后续就一直沿用该方案治疗。直到治疗 5 个月后,融合基因 BCR/ABL1(190)定量值突然反弹,且伴 T315I 基因突变。为了能更快抑制病情不进一步恶化,同时尽可能能降低移植后复发几率,经医生建议,我们选择了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。 1.首次使用 T 细胞 79.62→100% B 细胞 22.64→100% NK 细胞 80.29→100% 突遇重大疾病,不仅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身心上的打击,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。要特别感谢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,对我不抛弃,不放弃,给予我最精心的治疗和照料,同时特别为患者考虑,用药前和用药中随时和我保持沟通,交代用药方案,耐心解答疑问,尽量为我节省诊疗费用。帮我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。 我始终相信,人在,家就在。也真心希望这样好药赶紧进医保,让更多人可以用得起。
此后,一切治疗都很顺利。移植前 P190 清零,熬过移植期及其后胆颤心惊的 30 天、60 天、90 天和 100 天。可惜幸运没有眷顾我们太久,在移植后 126 天确认复发。因为我们已经用的几乎是最新药,医生建议“效不更方”,再次选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。
可能我们就适合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吧(无奈中的戏谑),一个疗程后,P190 再次清零。为了保持住治疗效果,我们再次选择了贝林妥欧单抗来巩固治疗。具体的治疗经过及用药反应,详见下面的分享。
第 1 次用贝林妥欧单抗是在常规治疗 5 个月后,融合基因 BCR/ABL1(190)定量值突然反弹达到 0.07485,同时,T315I 基因出现阳性。那时候虽然知道贝林妥欧单抗已快在内地上市,但病情不敢耽搁。为了能尽快移植,经多方权衡,从香港买了 7 支,那时候港版约 3w 一支(加上冷链运费和平台服务费。现在内地上市的价格是 1.29w 一支),用完之后融合基因清零,21 年 6 月我们就移植了。
这个药对储存条件有一定要求(2~8℃),从香港买需要用恒温箱冷链运输,一次(3支以内)运费为 5000 港币(超出数量,每支增加运费 500 港元)。因为我们在陕西,需要 2-4 天才能到自己手里。为了能持续用药,我们在和医护团队沟通后,使用时一点点的慢慢加剂量,从 9μg、12μg 到 17.5μg。这个时候,真的感觉治疗跟过日子似的,要细(贵)水(药)长流,就这样实现了用上药的同时还能等其他几支药到。
因为是新药,我家还是医院第 2 个使用该药的,医生特别重视,护士也都经过贝林妥欧单抗使用规范培训,所有配药都是主治医生计算后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来操作完成。用药反应的话,大约在输注 1.5 小时后(正常速度)开始出现寒颤和高热(最高到40.3℃),到高热期间不出汗也不退热,不得已暂时停药。等到退热后才又开始输注。最后采用贝林妥欧单抗和地米同步输注才控制住发热和寒颤。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差不多有 3 天,到后面体温就正常了。
2.再次使用
第 2 次用是因为移植 4 个月后复发了,BCL-ABL1(p190)定量值反弹,达到了 0.4771,且再次出现 T315i 突变。为了快速控制病情,在教授建议下再次使用贝林妥欧单抗+常规 VP(长春地辛和泼尼松)+普纳替尼的方案治疗,一个疗程 28 天。这次共用了 16 支倍利妥,效果出乎意料的好,用药后融合基因再次清零,让人惊喜的是供者嵌合率也升高了:
全血嵌合 58.75→99.87
虽然 T315i 转阴,但是新出现了 T315A 基因突变。
也正是因为嵌合度上升,且原发病都已得到控制,所以没建议二次移植。当时也考虑过加入 CAR-T 的试验组,但因为移植后尿 BK 病毒阳性,不符合入组标准,所以仍然选择了贝林妥欧单抗。
这次使用反应和第一次不太一样,因为移植后造血未完全恢复,再加上有用 VP 方案和普纳替尼,血象一直处于抑制阶段,血小板基本在个位数,白细胞也在1以下,血红蛋白也几乎在 90 以下。期间输注了 20 单位的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才平安度过该疗程。肝功各类蛋白指标偏低,肾功偏高(可能是移植后出现急性出血性膀胱炎有关),别的指标基本正常。
虽然这次用了 28 天的药,但是用药反应差不多和第 1 次相似,也是在开始用药约 1.5 小时(正常速度)后,开始出现寒颤和高热(最高到 39℃),最后采用地米退烧,只不过没和贝林妥欧单抗一起输。期间不出汗也不退热,高热时也停药近 4 小时,体温正常后继续输注。这样的情况也有 3 天,后面就正常了。
3.三次使用
第 3 次使用贝林妥欧单抗进行巩固治疗,预计需要用 20-23 支。这次在用药约 12 小时后(正常速度),开始出现发热(最高到38.7℃),但没有寒颤。大约在输注 12 小时后,体温按每小时 0.1~0.3℃ 的速度慢慢上升,到 38.7℃ 时,我们主动要求停药了。幸运的是,输注地米后退烧了。这次也停了近 4 小时才继续输注。这样的情况也基本 3 天,后面就不烧了。
通过这 3 次使用,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有以下几点。
(1)副作用。我家的用药反应主要还是发烧,感觉用药时就像贝林妥欧单抗和癌细胞在体内打一场拳击比赛,先是相互试探性的出拳,观察对方动作中的不足,然后贝林妥欧单抗发起进攻,癌细胞只有抵挡的份,这时候就开始发烧了。副作用方面,除了发烧和寒颤外,没有化疗的恶心呕吐,血象影响不大,对脏器损伤也小,而且禁忌症更少,用药也灵活。
(2)能用早用。我感觉是经济能力允许且对症的情况下,需要用的话尽早用。短期来看花的多但战线短,但却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身体损伤,同时和长周期花费相比可能也差不多。而且患者身体机能好,对后续治疗(移植或化疗)都是更好的保障,相信成功率会更高。血液病治疗方案虽然已逐步标准化,但个体差异太大,用药反应也千差万别,需要患者和亲属积极配合医生,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,量力而行,用尽可能最小的付出得到更高性价比的治疗。